<!--go-->
这个时代的所谓外交,无非是在不影响两个朝廷基本关系的情况下,为本朝争取得一点面子和一些实利。
如今时势已非,伪清朝廷对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明郑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外交政策更是举棋不定,因此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祖可语和萧魁二人的外交才干了。
他们两个人在出发去杭州前,确曾蒙康熙皇帝单独召见,面授机宜。
最后在对待明使的方针政策上,康熙皇帝给他们的指示总结起来便是十分抽象的“刚柔得中,趁势邀利”八个字。
这与是否要接待明使的问题一样,也是经过一番廷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才得出的结论。
但是强硬可以强硬到什么程度?退让可以退让到哪一条防线?趁怎样的势?邀怎样的利?
这些谁都无法明确回答,连康熙皇帝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让他们要多从使节身上套取明郑的情报,通过言语麻痹其警惕之心,最好能让其产生矜傲之心。
他们两个人名为接伴,实际上也就是谈判代表,既然心中无数,也只好做到哪里就算到哪里了。
对康熙皇帝下达的这八字方针,祖可语心中打了许多腹稿,但大多数都没法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两个朝廷既已动兵,凭他们两个接伴官加起来还不足一尺的不烂之舌,就能说服明使,使明郑自动从福建退兵,各保疆域,互不侵犯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verfyq.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