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42、一石二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历史的浪潮终于又一次冲向了这块积累的两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土地,上一次,还是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走向共和以不可阻挡之迅猛势头,冲散了腐朽的清王朝。

一夜之间,城头的旗子换了,辫子剪了,也不打仗了,人人嘴里都喊着共和,念着共和的好,可若是揪住一个人问他什么是共和,到底也答不上来。

正如吹了一阵不解风情的风,糊里糊涂的吹来,糊里糊涂的又吹走了。

这一次,时隔三年,君宪的浪潮又席卷而来了。

开宗明义,参照东夷与瑛国,君宪的前提是要有君,假如把这“君”定为紫禁城里的那位,便是开历史的倒车,是要被历史的洪流冲入垃圾堆的。

那么既不能开历史倒车,又要君宪,便只能另力新君了。

窃以为,这天下间,舍老袁外,还有谁?

当然了,老袁官场宦海沉浮几十年,嘴巴向来很严,是不会轻易透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所要做的便是装作不知道,让下面懂事的人去操办,到最后被“民意”裹挟上位,还得来一出三请三辞的把戏,顺便假模假样的来一句:“非唔所愿,惟中华之安康尔,不得不如此。”

至于“懂事”的人,主要有两方,一方是杨承瓒,另一方是袁大公子。

杨承瓒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人,乃王闿运之高徒,擅长帝王之术,致力于君宪救国,其在东夷留学期间,曾拒绝了逸仙先生的同盟会邀请,且相约道:“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新,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verfyq.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