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继《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之后,陈四平读的第三本书是《阅读生物学札记》,作者郑也夫。郑也夫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不知怎么回事,“也夫”让陈四平联想到“人尽可夫”,这对郑教授很不尊重,但确实不是他的本意。
在《阅读生物学札记》的扉页,父亲留下了一段不长的文字。
“达尔文的进化论(严格地讲应该译为‘演化论’)对我影响很大,某种程度上,我所有离经叛道的想法都来源于此。但这些还不够,我需要更强大的支持和安慰,才能说服自己对抗世界,坦然地面对自我。所以我决定从头阅读进化论的书籍,就我所能看懂的范围,把能找到的书都读一遍,或者重读一遍。郑也夫阅读生物学著作,在47岁时迎来了‘一段通常只属于少年人的狂热和欢愉’,事后他写了一年的专栏,开了一门课,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出了一本书,《阅读生物学札记》。我没有这样的奢望,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找到心灵的平静。或许这才是更大的奢望。”
陈四平反复读了好几遍,所有的谜团都迎刃而解,他终于知道父亲为什么孜孜不倦阅读生物学,他感慨万千,感同身受。他猜到,“需要更强大的支持和安慰,才能说服自己对抗世界,坦然地面对自我”云云,指的是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儿子。父亲始终都很困惑,他内心深处不愿付出,不愿牺牲,把自己的生活看得比孩子重要,这一点既违背生物的本性,又与社会的习俗背道而驰。为此他感到不安,孤立无援,想从生物学中获得安慰,至少是某种解释和支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verfyq.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