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嘉柯
图\指尖糖
编辑\晴子
蔡文姬同学从小是一个天才文艺少女。《蔡琰别传》里有一个关于她的非常牛掰的故事——文姬辨琴。琰是她的名字,她字文姬,她爸爸蔡邕是当时的著名作家。蔡文姬六岁的时候,她爸爸夜晚来了雅兴,开始弹琴,结果咔嚓断了一根弦,蔡文姬立刻说出是第二弦。
继承了她爸爸的优良文学基因,蔡文姬十来岁习得一手好书法,写诗画画样样精通。古代女孩子结婚很早,成绩这么优秀的女孩,花落谁家呢?
眼界高,见识广的蔡文姬十六岁就嫁人了,偏偏她的老公死得特别早,恩爱夫妻不到冬,她只好回娘家。当时匈奴入侵中原,天下大乱,她生命中最为仰仗的父亲也在政治斗争中被治罪入狱,一病而逝。
一代才女蔡文姬被俘虏到匈奴,成了左贤王的奴隶,匈奴左贤王当然不会任由这样的女子当粗使丫鬟,纳为妃子。这样的屈辱生活,蔡文姬每时每刻都活不下去,感叹“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人似兽兮食臭腥”。
她就想回到家乡,回到中原,昔日故土的明媚春光,大好河山,让她魂牵梦萦。《胡笳十八拍》整首作品全部是在揭示她遭受的侮辱和损害。她吃不惯当地的腥味食物,受不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切都是被强迫的,不是她自愿接受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everfyq.com
(>人<;)